中新网西宁12月7日电 (记者 李江宁)7日,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获悉,据最新调查记录显示:青海湖流域湿地植物共53科194属385种。
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,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,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,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。1992年,青海湖鸟岛被列入首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。
图为青海湖。马铭言 摄
日前,青海湖国际重要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编目完成验收。此次项目主要开展了环青海湖地区湖滨湿地、主要流域河源湿地及其沼泽湿地的植被类型调查、植被种类调查、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标本采集,产出《青海湖流域湿地植物调查报告》《青海湖流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报告》《青海湖流域湿地植物图谱(拟)》《青海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咨询报告》,采集植物标本300余份。
此次项目共调查7个植被类型,11个群系,调查记录到的青海湖流域湿地植物中包含菊科植物20属64种、禾本科植物27属41种、莎草科植物7属35种、豆科植物7属24种、毛茛科植物11属22种、伞形科植物11属17种、苋科植物11属17种、蓼科植物8属16种、眼子菜科植物4属8种、杉叶藻科1属1种,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。此外,调查区域未发现入侵植物。(完)
中新网西宁12月7日电 (刘洋)“青海理工大学校园建设项目在9月底按期完工,竣工验收顺利通过。10月18日交付第一批单体建筑12栋,11月30日交付17栋单体建筑,12月7日完成仅剩的1栋单体建筑——图书馆项目交付。”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树桐介绍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沿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一路向北,记者看到海湖大道一侧生物园区内,青海理工大学的校园书院、研究生公寓、公共教学楼等30栋施工单体项目已全面竣工。
据悉,青海理工大学校园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,占地1640多亩,总建筑面积34.5万平方米,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教学楼、智慧学术中心等30个施工单体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体育馆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王树桐表示,在规划布局方面,青海理工大学采用了“一带双轴、双环四区”的总体结构。“以‘一带’贯穿校园石溪花谷生态链形成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带和‘双轴‘南校门、图书馆组成的学术轴以及书院楼、学生活动中心等单体组成的生活轴组成了校园的特色空间。”
“同时在学术核心区、书院生活区西北方向至东南方向设计的石溪花谷景观带,将绿地景观贯穿于校园公共空间之中,呼应了原始地形的生态基底,形成了校园绿脉。”王树桐介绍。
图为青海理工大学食堂航拍图。青海省公共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供图
“你看,校园大门设计通过提取西宁卫城与古城墙的意向符号,复合中式牌楼的意向,以及象征学术殿堂的拱券空间,表达了登堂入室,进入知识宝库的概念,突出了校园标志性形象。”王树桐说。
“校园建筑风貌方面,此次建筑从内涵、材料等多个层面体现出了青海地方文化特色。”王树桐介绍,例如图书馆设计将青海文化之一——齐家文化作为图书馆的文化源头,玉琮作为方案的形象依据,既展现出了河湟文化根源,建筑方整简约的形象也体现了河湟风格特色。
据了解,青海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应用研究型理工类大学,它的设立将进一步优化青海省高等教育资源布局,提升青海高等教育水平,对区域科学发展、西部大开发及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(完)